第五十五章坐断东南战未休,天下英雄谁敌手?-《诸天盗梦者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因为他们都发现了,现在分封的武将有极强的地域性。

    都是王猛的老乡,出身淮西的武将。

    至于江南的武将,一个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俨然是一个庞大的淮西勋贵集团。

    最让人绝望的是,文臣之首胡惟庸,同样是淮西人。

    说实在的,勋贵集团的出现对王猛而言,这也不是一件好事,毕竟他不能保证自己的儿子能慑服这些悍勇。

    而且历史告诉我们,勋贵集团极其容易出现,尾大不掉的情况。

    历史上,老朱积极地扶持浙东集团,不就是为了对抗淮西勋贵吗?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手下人都是一条心的时候,对于皇帝就很不友好,因为皇帝的利益不可能永远和手下都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甚至打下了天下之后,由于土地的兼并问题,皇帝和手下的文武绝对会出现利益阶级的对立。

    古代帝王为什么重视平衡之道,因为就是要让手下人随时都有不一样的利益需求。

    这样就可以满足皇帝的利益需求的变化。

    当皇帝想要征战开疆扩土时,就可以扶持武将,打压文臣。

    当皇帝想要专注于文治的时候,就要扶持文士,打压勋贵集团。

    但是一定要注意平衡,可以打压,但是不可以完全打下去。

    无论是文臣或者是武将,都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。

    赵匡胤篡位黄袍加身就是武将的势力达到巅峰,武将尾大不掉的情况。

    而明朝后期的东林党,则是文人集团达到巅峰的表现。

    不少的江南文士,顿时把目光放到胡惟庸、李善长身后,不动声色站着的陶安的身上。

    这是第一个前来投靠吴王的江南文士,而且在江南文坛之中颇有威望,也是他们江南文士的头领。

    接下来才是对于文臣的分封。

    “封胡惟庸,为文信侯,左丞相。”

    “封李善长,文正侯,右丞相。”

    两人连忙跪地,感谢吴王恩德。

    目前以左为尊,胡惟庸自然是文臣之首。

    “封陶安,为韬定伯,礼部尚书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比起武将,文人可以封赏的不多,不一会儿便是完毕。

    “封马氏,王后!”

    “封王御,太子!”

    武将倒是无所谓,一众文臣闻言,顿时心中一突。

    尤其是那些江南文士,更是心中一动。

    这才想起自家主公早早的就有儿子,如今更是立下了太子,储君。

    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可以从太子这里入手呢?

    太子太保、太子少保……,日后的帝师,不吃香吗?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