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三章故事-《诸天盗梦者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在教授的建议下,众人留下几人控制住老板,同时警察带领着几人,继续寻找巡察逃跑的杀人犯。

    接下来开始第二重反转——在寻找的途中,警察等人发现了杀人犯的尸体!

    经过众人的查探,或许是在逃亡的过程之中,杀人犯没看清楚道路,跌入了一个捕兽陷阱,杀人犯死了!

    故事到这里似乎是结束了。

    杀人犯死了,杀害富二代的老板被抓住了,完美!

    接下来第三个反转——老板死了。

    看到杀人犯死了,警察等人只能回去。

    这一回去,他们却发现之前被绑住的老板也死了。

    老板依旧被捆绑住,嘴被毛巾堵住,在他的身后插着一柄匕首,已经流血不知道多久,显然是彻底死亡。

    在一番询问之下,之前负责看守老板的众人开始解释起来,外面吹了大风,窗子被吹破了,不断雨水飘进来。

    众人为了安全,结伴前去柴屋,一同寻找合适的工具,修补窗户。

    他们将老板五花大绑的绳索再一次捆绑,确定老板不会逃跑之后,安心的离去。

    没成想,一回来,老板竟然死了。

    此时的两拨人,一波人是随着警察前去抓捕杀人犯的,一波是前去柴屋的。

    这些人彼此似乎都能互相证明彼此的清白。

    但是老板不可能是自杀的,真正的凶手必定还隐藏在他们中间。

    此时死了富二代、杀人犯、老板三人。

    旅馆还剩下警察,一对年轻的夫妇,一个牧师、一对医生夫妇,教授老者,还剩下七个人。

    从职业或者是标签,佩顿将这些人都设定成善良阵营的角色,提高游戏的难度。

    对于年轻的夫妇角色的设定,想了想,佩顿增添了一道感情暗线——两个年轻人不顾两个家庭的反对,冲破阶级的束缚,社会地位的的差距,因为爱情私奔出来,现在女孩还怀着孕。

    后世看来有些狗血的言情路线在这个年代,还很吃香,很符合潮流。

    《飘》还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。

    讲真的,《雷雨》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,也很狗血。

    至于说怀孕妇女的设定,这也是为了后面的故事考虑。

    在大众的眼中孕妇和小孩怎么可能是凶手呢?

    在大众的盲点认知,两者是无害的。

    处于这种盲点,于是在许多推理案件之中,都会出现小孩和孕妇,他们或者是迷雾或者是真正的凶手。

    这样的反转只要能让故事合理,都能让人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佩顿设定这一个人物,以孕妇的身份将妇女的威胁感降低到极限,也是方便后面可能的反转。

    牧师的角色则是为了迎合现在流行的宗教小说题材。

    设定一个在神学与科学徘徊,坚持用科学的思维解释神学的理智牧师,也算是个人风格鲜明的人气角色。

    疯狂和理智的冲突,神学与科学的冲突,充满了故事性,很符合这个疯狂的年代。

    甚至还可以扩展牧师的身份,甚至是增添一些悲情色彩。

    做了一辈子的牧师,但是偏偏被人告知神是不存在的。

    从那一天开始,他生命的意义就改变了,他希望它能证明神的存在,然后用科学的方式将之理解。

    牧师努力学习科学知识,耗尽了用一辈子时间、精力,他只是希望用科学的方式来验证神时存在的。

    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!

    这是理性和理想的碰撞。

    医生的设定则是为了方便推理的持续,从尸体或者其余方面获得线索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伴随着案件的发生,验尸人员变得很重要,这里医生就可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。

    福尔摩斯也有华生来发现盲点,佩顿设计一个医生角色,在之后推理情节发展很重要。

    想了想,佩顿觉得可以花哨一些,增添一些现代的花哨医学手段,让人眼前一亮,也能证明医生的价值。

    至于说,花哨的探案手法,比如探查血迹的鲁米诺试剂、滴落状血迹……这些都是这个年代,还很少出现的探案手段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