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廿九章 假戏真做-《味结膳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结果来了却不能得偿所愿,既不能讨论正事,借此机会进入暖阁,在万岁面前露脸、嘘寒问暖一番也未尝不可。

    众人获允进了暖阁,就见到早已在病榻旁等候多时的皇长子和他精心设计的孝顺一幕,为人臣子的自然不会对此情此景无动于衷,嘴上简单夸赞两声,回到衙门恨不得能为皇长子之孝举修书三封,待万岁梦醒之后详细阅读。

    为众人留下此一番印象未必足够,更多的是要像病中的皇帝区别对待自己妃子一样,体现出皇帝被区别对待的一面。

    每每到这个时候,皇长子提前安排好的宫女、太监就要在一旁附和,“若三皇子殿下在,万岁就能见到最器重的二位皇子一同在跟前伺候了……”

    大臣们消息未必灵通,大多只知郑皇贵妃下到民间是为秀女初选监场而去,未必知道皇三子也有体察民情之意,才一同前往的,只当是他爱玩、好事,才在这种万岁病重的非常时刻,借故溜去民间。

    一时背上不孝之名,却不在现场、无从争辩的皇三子怎知皇长子还有各种添油加醋的办法,又怎知常在皇宫外城活动的糊涂大臣们连这点好歹也分不出来。

    而在御医备下的助眠药物失效之前,皇长子早已离开翊坤宫,去往景阳宫外,门前的卫兵虽想屈从于皇长子施加的压力,但违抗皇命却是性命难保,因而若无太后、皇后应允,绝不肯将他放入宫中——太后、皇后又怎会轻易应允皇帝三令五申之事。

    故而,卫兵能做的只有在午膳、晚膳之时将宫门尽量大开,由宫门外的皇长子与殿门外的王恭妃远远对视一阵。

    这是最让人难忍动容的部分,王恭妃久居暗处,视力不足以瞧清楚宫门外的人影,只能从声音判断,母子分离十数年,皇长子的哭腔如何能轻易辨出,他又不能轻易喊出那声“娘”,倘若此声一出,两人一相认,待皇帝之病痊愈,还不知将如何处置。

    这时,他只能咬着牙,冲宫门内喊,“恭妃好好用膳!皇长子说惦记您呐!”然后带着对皇帝的深深恨意和一份无可奈何,走三百六十步返回延禧宫。

    站在延禧宫外,穿过景仁宫上空,可以看见乾清宫的房顶,他转身回到只有太监们服侍的宫里,沈一贯沈首辅已经在里头等候他多时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